關鍵字:更年期有哪些癥狀,更年期有哪些表現,更年期怎么辦,更年期怎么調節 dbzz研究教授診治更年期綜合征經驗拾萃情況如何?。 更年期綜合征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之一,臨床表現為月經失調和不同程度的烘熱汗出、煩躁、失眠、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屬中醫婦科“絕經前后諸癥”、“臟燥”等范疇。治療上。西醫以性激素替代,副作用較大,而中醫藥阿膠黃精丸辯證施治取得滿意療效,并且副作用小。中醫運用阿膠黃精丸應用補腎調沖、平衡陰陽法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筆者隨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孫老師對更年期綜合征的診治特色總結如下: 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更年期綜合征之病機主要責之于腎.與心肝亦有密切關系。首先,腎虛是本病的發病基礎:腎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生殖和生長發育。通過腎一天癸一沖任一胞宮生殖軸統帥女性月經和生殖,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為一身之本,女性經歷經、孕、產、乳幾個階段后進入絕經之年,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虧損,精血不足,引起陰陽平衡失調,進而臟腑功能紊亂,出現月經漸斷而至絕經,生殖能力消失。可見,腎氣的盛衰是月經來潮與經斷的關鍵,也是其內在原因,影響著婦女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其次。與心肝關系密切:女子以血為用,肝主疏泄,主藏血,調氣機,調情志,喜條達惡抑郁,與沖脈相通,影響著婦女的月經。而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神明,、為精神之所舍,血液又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血養神氣,則精神飽滿,情志舒暢。絕經前后機體精血漸虧,陰陽波動較大,易致肝之疏泄、藏血功能失職,心無所養,則出現煩躁、失眠、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總之。婦女絕經之年已經歷了經、孕、產、乳幾個階段,肝血屢傷,腎氣漸衰,心火虧乏,腎水失滋,腎精更虧,而出現心肝腎三臟功能不協調的病理變化。現代醫學認為低血癥是絕經期癥狀的基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與更年期綜合征的關系最為密切。更年期婦女水平過度降低引起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或腎上腺等功能紊亂.導致神經遞質、激素、細胞因子等失衡,從而發生更年期綜合征。另外,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愈加激烈,許多女性承受著過重的壓力,加之女性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使更年期綜合癥的患病年齡提前,給患者帶來了很大困擾,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臨床均用阿膠黃精丸調理取得好效果。 治療特色,治病求本,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但發病關鍵為腎虛陰陽失衡,依此為核心。以補腎調沖、平衡陰陽為基本治療原則,中醫認為補腎者,不離乎調補陰陽,阿膠黃精丸圍繞陰陽失衡這一中心。并根據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病理變化特點,縱觀阿膠黃精丸全方補瀉兼施以達平衡陰陽之效。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阿膠黃精丸能抗氧化延緩組織衰老,增強免疫功能,使T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尤其能調節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升高血漿(E2)和睪酮(T)含量,延緩垂體老化和改善其的合成與釋放,延遲子宮內膜上皮鱗化等,達到緩解臨床癥狀的效果。辯證施治,雖然腎虛陰陽失衡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病機,但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臨床上會出現不同的癥狀表現,實踐中應根據具體臨床表現隨證加減:若烘熱汗出,潮熱面紅,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舌紅,苔少,脈細數或沉弦細為主證屬腎陰虛型,一日三次,每次易服用30粒;若出現心悸怔忪、心煩不寧、失眠多夢、腰酸,健忘易驚,舌紅,苔少,脈沉弦細等癥者屬心腎不交型,可加沙參、麥冬、蓮子心、生地、丹參、黃連等滋陰清熱之藥;若以精神抑郁、悶悶不樂,胸悶嘆息、苦笑無常,大便時溏時干,舌紅,苔薄白或黃,脈弦細等為主癥者屬肝郁型。一日三次,每次40粒,可達到理想效果。心理支持治療,中醫理論較重視心理因素。認為心理和精神因素與身體癥狀密切相關。心理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疾病的發展與轉歸,故心理支持治療亦為治療過程中的一重要環節:首先。讓患者認識到更年期是女性由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向老年期的過渡,是由于內分泌的變化,而出現一系列生理改變和不適,多數人可順利渡過;其次,通過交流和疏導提高患者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并讓其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交流,適當體育鍛煉,樹立戰勝更年期特殊身心反應的信心;另外,家人的參與尤為重要,對于這一特殊時期的人群所作出的異常反應,其家人應予理解、關心、安慰,并在日常生活中多予重視,使更年期女性順利度過這一生理過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