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話題。在特高壓的帶動下,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包括電力設備在內的裝備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我國首臺國產化70萬千瓦水電機組??三峽工程右岸電站26號機組定子整體吊裝到位。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率先實現了大功率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圖為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風機生產車間。
3月13日,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直流輸電換流站交直流場設備鑒定會現場人頭攢動。原機械工業部部長陸燕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蔡惟慈、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等人聚在一起,談論著電力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
說到近幾年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在國產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大家都很興奮。李冶說:“近幾年,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的國產化確實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經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因為我們依托國內市場,依托國內重大工程,推進了設備的國產化。直流場設備是國產化較后期的堡壘,如今被西電集團攻破了,可喜可賀。”
此次中國西電共有21項產品通過鑒定,其中包括直流場設備18個,交流場設備3個。產品性能整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更主要的是,此次鑒定,意味著超、特高壓直流輸電換流站交直流場設備終于實現國產化突破,結束了換流站直流場設備國外公司一統天下的歷史。
第一章
特高壓:功不可沒
在鑒定會現場,西電集團一位用戶的代表懇切地說:“我們急切希望電力裝備全部國產化。國產化不是國家提倡我們才擁護,而是我們切切實實體會到電力設備國產化的便利,比如檢修,我們不能一直依賴國外產品。”
百度百科對“國產化”的解釋如下:國產化是在引進外國產品和技術時,注意消化吸收,逐步把原來靠從國外引進的設備、產品、零部件,轉化為在本國生產制造的過程。國產化是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重要措施,對發展中國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發展中國家要獨立發展本國經濟,就必須加速國產化的步伐。
說到電力裝備的國產化,不得不提特高壓,特高壓對國內電力裝備國產化可謂功不可沒。
“國內制造企業做到了不同制造技術的有效融合、提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鑒定專家告訴記者,“特高壓全面提升了設備的設計、制造水平,還帶動了輸變電裝備、試驗的大發展,現在就連國外企業都要到我國來做試驗。”
專家介紹說,特高壓工程項目在國內尚屬首創,技術設備新、實施難度大,幾乎沒有成功的商業化運行經驗可供借鑒。通過參與特高壓示范工程的建設及投運,國內有100多家裝備企業參與了研制和供貨,大大提升了國內電力裝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章
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裝備制造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
我們目前可以稱得上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在一次會議上介紹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現狀。
從發展速度上來看,2001~2007年,我國的工業增加值每年以30%速度增長,“這確實是非常高的速度。”張相木坦承。從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來看,2008年有將近兩萬億美元,與美國差不多,比日本和德國都要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裝備制造大國了。”從整體水平上來看,從2001年,特別是2003年開始,我國發展比較快,有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特別是在重大裝備自主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一批又一批自主創新裝備研制出來并投入生產,對各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提供了重要裝備。
但是,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在技術水平上,還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知名品牌和高端產品,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基礎配套能力也比較弱,關鍵零部件還需要進口。整個裝備工業產業集中度太低。從產業結構來看,總體上是中低端和低水平的東西太多,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也屬于過度競爭。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產能也不足,許多高端領域被外商占領。
張相木分析說:“我們按市場集中化指數進行了統計,前10家企業的總量,美國是58.4%,日本是53.4%,中國是7.5%。我們的集中化指數太小,說明我們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沒有大企業。”
的確,要從裝備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章
下決心扔掉“洋拐棍”
“沒有國產化就沒有真正意義的現代化。”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經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在其2009年電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中也提出:在發電和輸變電設備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不少重要原材料、基礎件(大功率高參數發電設備的大型鑄鍛件、鍋爐鋼板、異型特殊鋼管以及大型變壓器用矽鋼片、電磁線、套管甚至變壓器油等)還要依靠進口,國產化中存在的“空心化”現象不容忽視,應加以重視和解決。
為何一定要解決國產化中存在的“空心化”現象?張國寶的話給出了答案:“上世紀80年代至2000年,一提到電站核心系統,許多企業連考慮都不考慮,除了西門子就是ABB。某省建火電廠時,ABB報價1500萬元,而北京、上海兩家同類產品企業報價是600萬元。相比之下,業主覺得差距太大,ABB也覺得不妥,把報價改為800萬元。ABB緣何降低一半價錢呢?就是因為國產化與之形成了競爭。”
“現在設備競爭激烈,俄、美都在往外賣,我們不限制,但他們不來了,就因為性價比不行。我們這么大的國家,設備一用就是幾十、上百臺,不搞國產化是不行的。當然,搞國產化,國內用戶和制造企業均需努力。國產化就怕妄自菲薄,只要下決心扔掉‘洋拐棍’‘洋招牌’,就能干成。”張國寶的話坦率而擲地有聲。
第四章:專家聲音
張國寶:核電要做大必須國產化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我國要把核電做大,就必須把國產化抓上去。
他說,核電技術不能依靠別人,主動權不掌握在我們手里,就得不到發展的機遇。依照現在的形勢和建設規劃,我國核電將會迎來世界核電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核電產業對國內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王玉鎖:加速實現太陽能電池裝備國產化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表示,解決光伏發電成本問題的關鍵,在于實現上游電池生產和下游系統集成的成本下降,其中上游生產環節是最重要的因素。
王玉鎖認為,較為可行的途徑是通過推動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國產化來帶動電池生產工藝的優化,以提高產品合格率和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進而實現電池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實現太陽能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成本持平,促進太陽能的普及應用。
徐強:加快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
全國人大代表、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齒輪壓縮機公司組長徐強呼吁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以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更新技術設備。他說,有了風險補償機制,相當于給客戶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放心大膽地使用國產先進設備。
(來源:中國工控網 )
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唯一制造業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